水下開槽沉管是采用與樁的設計尺寸相適應的鋼管(即套管),在端部套上樁尖後沉入土中後,在套管內吊放鋼筋骨架,然後邊澆築混凝土邊振動或錘擊拔管,利用拔管時的振動搗實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樁。這種施工方法適用於在有地下水、流砂、淤泥的情況。
進水當橫管完成後,打開兩管端的排氣閥,打開進水口。在統一指揮下將鋼管吊起成形,各吊船同時收緊或放鬆錨纜與鋼管同步移動,直至鋼管完全處於基槽上方,將管道呈半成型就位基槽的姿態。先向管道中段的進水管用水泵強製灌水,當管道下沉至進水管浸過水麵時,進水程序變為自然灌水法。
下沉總指揮根據管道兩端的排氣情況分多次指揮各吊船放鬆鋼絲繩,使鋼管逐漸下沉,每次下沉0.2m。隨著水不斷灌入,管道逐漸下沉,各吊點同時不斷進行調整,以保證各吊點的合理分布。在管道有序地沉放過程時,進行管中線與基槽軸線校正的測量監控工作。指揮各吊船移動以達到逐步對準基槽軸線及兩岸起止點位置,直至基本符合設計要求。
水下開槽沉管修建水下隧道,對建設地點的水文、泥沙、床麵土質和場地有一定的要求。若水流速過大或河床有深溝、地形陡峭,或水深過深(超過40m),則管段的浮運、沉放是困難的。為保證水下基槽成型,水下床麵的土質應相對穩定。泥沙條件應至少滿足施工期間不會在基槽內形成快速淤積。潮汐水域應有足夠長的平潮期以便於管段沉放。應有合適的場地用於管段預製和疏浚排出物的處置。此外,為進行水下基礎的構築、管段沉放和水下對接,需要某些專用設備。
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了,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。
上一篇:一文為您介紹如何指揮沉管水下施工下一篇:誠邀您一同了解具體的沉管安裝方案